邓州门户网,邓州在线 邓州门户网手手机app
  邓州吧   邓州聊吧   涨知识!邓州市历史名人大全!
返回列表
查看: 8332|回复: 0
收起左侧

[天下杂谈] 涨知识!邓州市历史名人大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5 17: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邓州历史悠久、七千年的历史在文物和史志中得到肯定、文化灿烂、名人辈出,今天小编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和大家一起回忆邓州历史上的名人名事。
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约生于 公元150年,卒于219年。
      东汉末年,屡起大疫。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 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奉"伤寒"、"金匮"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从魏晋及今,一千六百多年来,一直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中医"四大经典",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隋唐以后,张仲景的著作远播海外,在世界医学界享有盛誉。从晋朝到现在,中外学者整理、注释、研究、发挥《伤寒论》、《金匮要略》而成书的已超过一千七百余家,这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道经千载更光辉"。
      据史料记载,张仲景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少年时"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他善于思索,逐步掌握了朴素的辨证方法。汉灵帝时,仲景被举为孝廉。继之出任长沙郡太守。他虽然身居要职,但淡于利禄,鄙视荣势,憎恶官场角逐。当时,正值灵帝后期的大疫流行,目睹村村举衰,户户号泣的惨痛局面,张仲景深切关注民众的安危,他冲破了封建等级制森的清规戒律,择定每月初一、十五两日在大堂上为民诊治疑难疾病,从而传为千 古美谈,后来的药房多冠以"××堂",就是为了纪念张仲景大堂诊病的业绩!
      在东汉末朝政日非,民不聊生之际,特别是在张仲景的家乡中原疫疬暴行的情况下,他毅然辞去太守之职,跃出宦海,返回故里,呕心沥血,深研医学,获得了卓越的成就。明代《李濂医史》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医也 。

神州大地 魅力中国-回忆邓州市历史名人!
姚雪垠
姚雪垠(1910—1999年),原名姚冠三,字汉英,笔名雪痕、沉思等,南阳邓州市人,著名作家,曾任湖北省文联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他先后创作出了《两个孤坟》、《差半车麦秸》、《长夜》、《春暖花开的时候》等多部脍炙人口的小说。20世纪70年代初姚雪垠倾心推出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令当时中国文坛耳目一新,更使他享誉海内外。这是中国当代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其中《李自成》第二卷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姚雪垠对美学、史学以及散文、诗词、人物传记、报告文学等方面都有潜心研究,成果颇丰。在继承传统,追求文学民族化方面,姚雪垠为文学事业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把当代中国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韩愈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南阳邓州人。因河北昌黎系韩氏郡望,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韩愈早年丧失父母,由兄嫂抚养长大成人。唐贞元八年(792年)考中进士,任监察御史、国子博士等职。他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唐宪宗时,曾随斐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升为刑部待郎,后因直言谏书,触犯宪宗皇帝,被贬为潮州(广东潮州)刺史。穆宗即位,他奉诏回京,此后历任京兆尹、兵部侍郎及吏部侍郎等职。
他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之后形式主义的骈偶文,主张写作内容充实的散体文。他自己身体力行,在继承秦汉古文基础上创新发展,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如《师说》、《进学解》、《张中丞传后序》、《说马》等。由于他的倡导,散文得到了新的繁荣和发展。其散文雄奇奔放,其诗内容比较广泛,力求宏伟奇崛,用字险怪,被后人称为“硬体诗”,对宋代诗文影响很大,是古代文学发展中最重要的革新家之一。他“文起八代之衰”,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为“韩柳”。有《韩昌黎先生集》传世。
张新芳
"曲剧皇后" 张新芳 1927年出生,南阳邓州市人。她天资聪慧,记忆力强,嗓音洪亮,善于模仿,从7岁开始学唱戏,9岁便已在曲剧舞台上唱红。从艺66年来,张新芳演戏100多部,尤以擅演悲剧人物见长,她主演的《陈三两》、《秦香莲》、《荆钗记》以及后来的《祥林嫂》都是其代表作。她的唱腔高亢嘹亮,豪放有力,清脆委婉,韵味深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被观众誉为“曲剧皇后”。
《陈三两》是张新芳的代表剧目,自1947年以来,累计演出超千场。但她从不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而是在保持曲剧传统风格的基础上,成功地吸收兄弟剧种的唱腔艺术。1959年,毛主席观看了张新芳演的《陈三两》后大加赞赏,梅兰芳、田汉等戏剧界知名人士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之后《陈三两》被多种剧种移植与搬演,并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故事片。
与张新芳的艺术造诣相得益彰的是她的有口皆碑的艺德,是她对广大观众的一腔赤诚和对曲剧艺术的一往情深。
张新芳以其超凡的艺术成就,创造性地丰富了曲剧的艺术内涵,拓展了曲剧的表演领域和流行地域,成为河南曲剧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张巡
张巡(709年一757年),唐朝著名爱国将领。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安史之乱时,以真源令起兵守雍丘(今河南杞县),抵抗安禄山军。至德二载(757年),移守睢阳,与太守许远共同作战,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以其爱国的赤诚、英雄的胆略与闪耀着光辉的智谋,坚守孤城近一年,大小战斗400余次,杀敌12万人,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惊人奇迹。最后,城破被俘,英勇就义。文天祥在其大气磅礴的《正气歌》中,热情地讴歌了12位古代英雄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张巡便是这12位英雄之一。
李贤
李贤:(1407—1466)河南邓县人,宣德八年进士,历官“验封主事”,考功郎中,兵部右侍郎,户部左右侍郎,吏部左侍郎,于天顺元年二月兼翰林学士,入直(值)文渊阁。宪宗即位以后,加少保,升为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位居当时三个阁员之首。其他两个阁员,是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陈文,吏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彭时。

神州大地 魅力中国-回忆邓州市历史名人!
周大新
周大新 1952年2月生,邓州市构林镇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创作室主任,著名军旅作家。现已发表小说、散文、影视剧本、报告文学作品500多万字。10多部小说被改编拍摄成电影、电视剧、戏剧和广播剧。其中,根据其中篇小说《香魂塘畔的香油坊》改编拍摄成的电影《香魂女》,在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金熊奖。根据其短篇小说《汉家女》改编拍摄成的同名电视剧,获国家电视剧“飞天奖”。他的作品先后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和朝鲜文等。
彭而述
彭而述(1605~1665)明末清初官吏、学者。字子*6,号禹峰。南阳邓州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中进士,授阳曲县令。清顺治初年,任两湖提学佥事,守永州道,后为贵州巡抚。永州失守后,被罢官,归故里,饮酒赋诗,抒怀咏志。后得王铎推荐,初补衡州兵备道,任副使,再升任贵州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后被举荐云南左布政使,辞谢不就,归乡专事著述。代表著作有《读史亭集》16卷、《文集》12卷、《读史外篇》8卷、《宋史外篇》8卷、《续读史外篇》8卷,其他有《南游文集》、《明史断略》、《滇黔集》、《读史异志》、《读史别志》、《新史新志》等。
孙鼎
孙鼎 (1918—1993年),邓州裴营乡和平村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解放邓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任邓北县县长,邓县县长、县委书记。积极搞好剿匪反霸、土地改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杨蕴玉
杨蕴玉 女,1910年6月10日生,邓州市构林镇南街人。193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国际民主妇联副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委员、教育部副部长。多次率团参加重要国际会议,为保卫世界和平、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增进各国妇女间的了解和友谊,做出了巨大贡献。
韩作黎
韩作黎 (1918—1998),邓州市桑庄镇韩营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延安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延安安塞保育院小学教导主任、华北育才小学副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教育部视导司视导员、《人民教育》编辑,中共中央直属机关育英学校校长,北京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主编《新华词典》。儿童文学作品有《圣地红烛》、《二千里行军》等
卢直夫
卢直夫 (1913—1998)幼名挺立,邓州城关人。1931年毕业于省立师范。执教于洛阳、开封、邓县双忠中学等学校。他呕心沥血,循循善诱,使韩作黎、孙鼎等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五十二年间培育英才成千上万。邓州市委、政府赠予“一代师表”、“教育世家”匾额予以表彰。
刘向三
刘向三 1910年10月生,邓州市罗庄镇刘岗村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宁都暴动。1934年参加红军主力两万五千里长征,在陕甘宁边区肃反中,保护了刘志丹等大批领导干部。建国后,历任煤炭工业部副部长、水电部副部长、水利部副部长等职
梁雷
梁雷 (1913—1938)原名梁德谦,曾用名梁雨田,邓州刘集镇梁营村人。1932年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历任山西省右玉县县长、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雁北战时工作委员会主任兼牺盟雁北游击司令、偏关县县长。在雁北地区建立了13个抗日游击大队,配合八路军主力作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使敌人闻之丧胆。后在掩护干群转移时不幸中弹牺牲。

神州大地 魅力中国-回忆邓州市历史名人!
习仲勋
习仲勋 (1913—2002)祖籍邓州罗庄镇堰子习营,清末因战乱匪荒,其祖父携全家迁至陕西省富平县淡村乡中和村定居。习仲勋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宣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广东省省长、省委书记、广州军区第一政委、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他参与创建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为党中央、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毛泽东亲笔为他书写“党的利益在第一位”的题词,予以表彰。他主持制定的“整顿提高、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十六字方针,指导了建国初期的文教工作。他提出让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的请求,得到了小平同志的赞同,为广东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声澍
丁声澍 (1909—1989)号梧梓,邓州城区张白村三官庙人。曾任美国哈佛大学东方语言研究员,兼任耶鲁大学语言部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长期任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主任、《中国语文》杂志主编,主编《现代汉语词典》。
宁冼古
宁冼古 (1906—1930)名天德,邓县城郊宁营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考入黄埔军校四期。1926年7月参加北伐军,后留在地方协助彭禹廷推行地方自治,平剿土匪,战果显著。1930年10月遭反动派的伏击遇难,时年24岁
郭绍仪
郭绍仪 (1905—1988)幼名中堂,字严甫,邓州市白牛乡郭庄村人。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7年到湖北省应山县当农运特派员。10月回到邓县,开办邓县农民运动讲习班。1928年春,中共豫西南特委明确郭绍仪为党在邓县的负责人,他建立农民协会,组织发动大湖坡农民暴动。创建邓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滩支部。1938年夏在延安公学学习,受到毛主席接见。后在东北军政大学任教,在最高人民法院作审判工作。
曹东扶
曹东扶 (1898—1970)邓州市龙堰(白落)曹营村人,自幼随父卖艺求生。新中国成立后,任邓州“大调曲子改进社”副社长。对大调曲和古筝演奏技法进行大胆改革,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人称“丝弦王”。1954年后,先后应聘到南阳师专、中央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任古筝教师,河南省歌舞团顾问。他创立的曹派艺术,是中国筝坛四大流派之一。
丁肇青
丁肇青 (1893—1950)字雄东,邓县城内文庙街人。1913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攻读法文,1917年转入北京大学。是成为“五四”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之一。1920年留学法国,获文学博士学位。期间,与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结识,并一起从事进步活动。回国后历任北大教授、全国高等教育视察专员、河南省教育厅厅长。
马殿甲
马殿甲 (1777—1849)字捷三,号肃斋,回族。31岁,中武举。35岁以第九名进士被嘉庆帝钦点为武状元,授头等侍卫,历官陕西黄甫游击、延安护理、延绥总兵。时,英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张格尔在新疆叛乱,清廷调马殿甲为乌鲁木齐济木萨营参将,率军赴喀什噶尔平叛,有功奏补保定营参将、升河间副将、再升广东南韶镇总兵、权理广东陆路提督、广西提督。权理广东陆路提督期间,全力协助林则徐抗英禁烟。
高叔祥
高叔祥 (1750—1807)字业瑞,号菊圃,清邓州(今邓州桑庄乡尹集村)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中进士。历官福建省海澄、龙溪、诏安县令、厦门同知、漳州知州、建宁知府,嘉庆十二年(1807年)四月,任台湾知府。因积劳成疾,当年八月逝世。
庞震(振)坤
庞震(振)坤 字应南,清邓州柳林人。性行豪迈,文章华赡,乾隆十八年(1753年)以品学兼优被选为拔贡。受聘为乾隆《邓州志》采访。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中举。曾任广西浔州府武宣县代县令、梧州府岑溪县知县。震坤为官,善于听断,诚信爱民,清正廉洁。致仕回邓,囊空如洗,设馆授徒,诲人不倦,受业弟子多有成材者。
彭始抟
彭始抟 (1646—1732)字直上,号方洲,彭而述第五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进士。历官翰林、御史、浙江学政、侍讲学士、少詹事、经筵讲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教习庶吉士。他任御史时,敢于直言,人称“冰御史”。提督浙江省学政时,衡文以经史为本,为学使不受一钱。因昼夜辛劳,逾岁而须发尽白。康熙帝亲笔书写“公明尽职”四字赐之。
铁铉
铁铉 (1366—1402)回族,明邓州(今邓州市)城关人。机智灵敏善决疑狱,朱元璋很器重他,赐字鼎石。建文初,任山东参政,镇守济南。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借口,举兵南下,建文二年(1400年)六月八日,兵临济南城下。铁铉督众,矢志固守。朱棣攻济南三个月不克,遂于九月四日解围去,南伐不敢取道济南。建文帝擢铁铉为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赞理军事。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军设伏兵计擒铁铉。铉见朱棣,骂不绝口。受磔刑而死。南明弘光帝谥之曰“忠襄”,清乾隆帝追谥曰“忠定”。
王坚
王坚 (1198—1264)邓州彭桥人。南宋名将,守杏山,后入蜀,升兴元府都统兼知合州,主持钓鱼城防务。王坚负险守城,蒙古军攻城数月不能下。蒙古大汗(宪宗)亲至钓鱼城督战,王坚命人放炮将其击成重伤,不久死于钓鱼城下。蒙古军北还,合州围解。蒙哥大汗纵横欧亚,用兵如神,欧洲人称其为“上帝的神鞭”,最后死在王坚的手里。后来人们就称钓鱼城为“上帝折鞭之处”。

神州大地 魅力中国-回忆邓州市历史名人!
在邓州为官的三贤
范仲淹 (989—1052)北宋吴县人,庆历五年(1045年)11月至皇祜元年(1049年)正月任邓州知州,知邓三载,孜孜民事,政平诉理,创建花洲书院,并在春风堂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为邓州的人文历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寇准 (961—1023)字平仲,华州(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举进士,两度为相。因事忤帝意,谪知邓州。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寇准二次罢相后任武胜军(治所邓州)节度使。寇准知邓,以慈待民,废除苛捐杂税,鼓励读书,邓州人民深感其德,立祠祀之。
韩愈 (768—824)字退之,祖籍河南邓州,后迁河阳。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历官阳山令、潮州刺史、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在被贬赴潮州路过邓州时写下《次邓州界》、《路旁堠》和《食曲河驿》诗三首。
张永德
张永德 并州阳曲(今山西阳曲)人。后周太祖郭威的女婿。任镇宁军节度使、忠武军节度使加同平章事。入宋后,兼侍中,授武胜军(治穰)节度使,在州东北三里处修黑龙堰,引湍河水灌田一百八十余顷,又在邓州东南三十里引刁河水注入钳卢陂,灌田五十余顷。后拜为右卫上将军,封邓国公。永德之后裔与族人均落户邓州。
岑参
岑参 (715—770)唐邓州棘阳人,文本后人。后移居江陵。天宝三年(744年)进士,历官右率府兵曹兵军、左补阙,转起居注,累迁侍御史。曾两度出塞,写出大量气势磅礴、丰富多采、脍炙人口的边塞诗,成为边塞生活的绝唱。
吾离
吾离 名宣,字吾离。殷商时,武丁封其叔父曼公德阳于邓地,重建邓国。吾离为曼姓邓国的第十九世国侯,积极推行“睦邻友好”政策,与郑楚联姻。鲁桓公七年(公元前705年),聘问鲁国。次年,参加了楚武王在沈鹿(今湖北钟祥东)召集的“沈鹿会盟”。史称邓国中兴之君。吾离约于公元前700年病逝,葬于国都南郊(今邓州城区东南3公里处八里王村)。吾离是邓姓十九世祖。邓州吾离陵是现存最早的邓国国侯陵寝,人称“天下邓氏第一陵”。
王庚先
王庚先 (1867—1934) 邓州白牛谷社寨人。王庚先,字协三,1866年出生于南阳府邓州谷社寨一个贫农家庭,于1903年考中秀才。1905年,王庚先由清政府选派赴日本公费留学,先后在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班、高等警监学校学习。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受其先进思想影响,王庚先加入同盟会,并积极投身于民主革命运动中。
1907年,王庚先从日本回国,在家乡邓州任高等学堂堂长兼教育学会会长。他任职期间积极倡导新学和改良教育,宣传先进的革命思想。当时他的家乡教育发展落后,装神弄鬼等封建活动一度占据上风,为此他发动乡人,砸毁了当地砚寺庙的泥胎佛像,并以庙址为校址,创办了邓州第一所新型学校(现为砚寺学校)。这个学校曾经培育出一批具有先进民主革命思想的青年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后来都成了革命运动的骨干。
当时,邓州知州温绍梁也以办新学为名,强征“牛捐”,以饱私囊。沉重的“牛捐”使广大农民难以承受,当地人纷纷找王庚先申诉。王庚先劝说温绍梁收回成命,按家产多少的办法摊收办学经费,但温绍梁却不予理睬。激于义愤,王庚先亲写状纸,呈于河南巡府,告发温绍梁。哪知河南巡抚已和温绍梁勾结在一起,他命温绍梁将王庚先以“诬告长官”的罪名逮捕入狱。当地百姓知道后,甚为气愤,聚众数千人,手持大刀、长矛等围攻州衙,营救王庚先,并与兵丁、衙役发生激烈冲突,双方各有伤亡。百姓的“暴动”使温绍梁惊恐万分,在冲突中从衙门后门逃之夭夭。这件事便是震动邓州一时的“踏衙门”事件。当广大百姓砸开牢房,欲救王庚先出狱时,王庚先向众乡亲说道:“今天如果我要趁此机会出狱,温绍梁肯定会再诬告我纠众劫狱,必然会连累众乡亲,这样岂不是中了他的奸计?所以乡亲们你们先回去,我定会同温绍梁辩理,以免去‘牛捐’。”乡亲们无奈只好先行离去。事后温绍梁惧怕百姓再次“造反”,暗中将王庚先押往南阳看守。后经过家乡民众多方营救,另外王庚先留日的多位同学又分别致函河南省府和南阳知府,强烈要求释放王庚先。迫于多方压力,温绍梁只好宣布将王庚先释放,并收回“牛捐”的成命。
为革命积极奔走,其间经历曲曲折折
王庚先出狱后,即到开封等地联络同盟会会员进行革命活动。1908年,中国同盟会总部决定:由留日各省同盟会支部派人回国设立同盟会分部,组织内地革命分子内外联络密图举事。河南同盟会支部派杜潜回开封组织同盟会河南分部。王庚先到开封后即与杜潜取得联系,并与王从周、李心梅、刘纯仁等人秘密组织同盟会河南分会。其办事机关初设于开封的私立中州中学。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惟独河南巡抚宣布继续效忠清王朝,并血腥镇压河南民众的革命活动。为此同盟会河南分部决定举事。王庚先积极奔走,并与王从周一起东赴归德(今商丘市),西去洛阳,联络省内的革命党人。当革命志士张仲端从武昌回到开封后,即被开封的革命党人公推为总司令。王庚先为副司令,以河南优级师范为秘密组织的起义机关,准备发动起义。王庚先负责军事联络,他只身潜入军营与河南巡防营官员柴得贵秘密联络。柴表面上答应与其合作,暗中却向河南巡抚齐耀林告密。后张仲端、王庚先等数十人在河南优级师范学堂西一排斋舍开会,部署11月4日凌晨起义事宜,不想被柴得知,柴带领巡防队将会场包围。王庚先、刘荣堂等越墙逃走。张仲端、王天杰、张兆发等数十人被捕。后经过保释,一部分革命者才被释放出来,但张仲端、王天杰等主要领导者一共11人却被残忍地杀害,史称“河南辛亥十一烈士”。
王庚先在开封起义失败后,受到清政府的追捕,即逃离开封,奔赴武昌,面见湖北都督黎元洪,被委任为左军先锋粮台帮办,后随军至新野,被留任为新野县知事。中华民国成立后,王庚先又被选为临时省议会议员,并于1913年担任嵩县知事。
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王庚先随即响应,组织河南共和激进党,被推选为会长,参加讨伐袁世凯的活动。袁世凯命令河南巡府张镇芳派兵镇压河南共和激进党,并以万元悬赏缉拿王庚先。王庚先随即逃往陕西清涧、绥德达3年之久。在陕期间,王庚先见当地居民多以捻羊毛为业,便对该行业予以关注。
1916年,袁世凯死后,王庚先回到省城开封,创办了爱国毛纺厂和平民工厂,并任省立第四工厂厂长,致力于实业的开发。1925年他被任命为宜阳县县长,1926年在河南省政府实业厅任职。当时洋货充斥市场,为了抵制洋货,他主张用实业救国。在河南省建设厅厅长张钫的支持下,他在开封筹办了小规模的毛巾厂,后改为织袜厂。另对他筹建“国货市场”,自任总经理。
1933年,王庚先呈请河南省政府在开封南关修建辛亥革命烈士公墓,得到省政府的首肯。他便在同年赴京、汉等地募捐,以筹建烈士陵园。
为乡人安危四处奔波,血洒故土成为乡人心中英雄
正当王庚先为筹建“河南辛亥十一烈士”陵园而奔波之时,内乡别廷芳的势力入侵他的家乡。别部在当地强征苛捐杂税,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乡人戴焕章与之对抗失败后,到开封面见王庚先,希望借助他的声望回乡与别廷芳交涉,以驱除别廷芳的势力。王庚先在听完戴焕章的陈述后,勃然大怒,随即与戴焕章一起回乡。
别廷芳在得到王庚先回乡的消息后,即派人与其联系,并以重金相许,让王庚先回开封修建烈士陵园,不再插手家乡的事务,遭到王庚先的严词拒绝。王庚先随即集合家乡的武力,以驱除别部在当地的统治。别廷芳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勾结邓县县长徐声铭,诬告王庚先和戴焕章一起勾结土匪,攻打县城。省政府得报后竟信以为真,即撤去王庚先“国货市场”总经理一职,并电告南阳专员王幼桥就地将王庚先拘捕看押,另外又致电别廷芳派部队追剿戴焕章。后别廷芳命其部下内乡民团第一支队司令杨捷三伙同邓县民团团长田子约,于1934年2月9日将王庚先杀害于邓县、新野交界处的樊潭寨。
王庚先遇害后不久,其妇人陈氏到河南省政府以及南京等地告状。时任河南省主席的刘峙为了缓和别廷芳与宛西各县人民之间的矛盾,派人将杀害王庚先的两名凶手杨捷三、田子约押往省城开封正法,以慰王庚先在天之灵。
王庚先为乡人而死,受到乡人的崇敬。他死后的1935年,当地专门建祠以示纪念。解放初期,他又被当地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1981年原邓县人民政府和政协邓县委员会为之辟建陵园,整修坟墓,他的女婿文学家姚雪垠为其撰写碑文,以此来纪念这位民主革命的先驱。
宋均 (1914~2013)
宋均,汉族,1914年生,河南省邓县人,1938年10月参加革命,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湖北省老河口文化站干事,中共安徽省蒙城县、豫皖苏边区涡阳县、淮北边区泗宿县委委员、宣传部部长,中共松江省呼兰县委副书记兼中苏友好协会会长,中共松江省委党训班总支书记兼班主任,中共长春市委工作队队长,中共长春市宽城区委书记兼区长,长春市建设局副局长、局长,长春市政府副秘书长兼秘书处处长,长春市工业局……
丁轸宇 (1910~1996)
丁轸宇,河南邓州人,1910年12月24日生于邓州,1932年考入河南大学经济系,193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经济系。同年赴英、德国留学,1939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经济科学院工业管理系。1941年回国,任河南省政府参议,同年被聘为河南大学教授,从事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194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受聘担任河南省人民政府经济顾问等,1952年调任中共中央中南局财经委员会顾问。1985年任河南大学顾问兼校友总……
刘向三 (1909~2007)
刘向三,男,汉族,1909年9月生,河南省邓州市罗庄镇刘岗村人。1927年5月参加冯玉祥国民革命军。1931年12月参加江西宁都武装起义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担任中国工农红军五军团、江西军区无线电队队长,先后在中央军委保卫局、红五军团、红一方面军、中央纵队、西北保卫局从事保卫工作,并担任科长、执行部部长等职。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参加长征。1……
彭始抟 [清] (1645~1732)
彭始抟(1645年~1732年)字直上,号方洲,河南邓州彭桥人,清云南左布政使彭而述之第五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御史等职。风采凛然,人称冰御史,再入翰林院,撰写诏令制诰,供职南书房。始抟幼聪颖,读群书,行文驰骤纵横,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御史等职,他常说:“庠序至重,名器至重,墨者、懦者、疏者、惰者,此四恶。康熙四十五年(……
彭而述 [清] (1605~1665)
彭而述,(1605~1665)字子籛(jian),号禹峰,邓州彭桥人,明末清初官吏、学者。明崇祯十三年(1640)中进士,授阳曲县令。清顺治初年,任两湖提学佥事,守永州道,后为贵州巡抚。永州失守后,被罢官,归故里,饮酒赋诗,抒怀咏志。后得王铎推荐,初补衡州兵备道,任副使,再升任贵州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后被举荐云南左布政使。后而述感到年事已高,与其追逐于战阵戎马之间,不如著书名山,随作《归田记》,……
张愔 [唐] (?~806)
张愔(?-806),邓州南阳(今河南邓县)人。唐代军事将领。唐徐州刺史、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之子。张愔先以祖先功勋补虢州(今河南灵宝市)参军事。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五月,张建封死。军士拥立张愔,谋求继承节度使职位,唐廷不许,与朝廷形成公然对抗(史称“徐泗濠军乱”)。德宗皇帝对此大为光火,乃割濠、泗二州隶淮南,诏令淮南节度使杜佑(加检校左仆射,同平章事,兼徐泗濠节度使)讨伐张愔。但杜佑部将孟准、泗……
宗测 [南北朝] (?~459)
宗测(?—459)南朝齐南阳涅阳(今属河南邓县东北)人,字敬微一字茂深。宗炳孙。世居江陵,累征不就,隐居庐山,承家学,工书善画。所作《阮籍遇孙登图》,当时称为妙迹,又好音律,善《易》、《老子》、著《衡山记》、《庐山记》等,己佚。……
左雄 [汉] (?~138)
左雄(?—138)东汉南阳涅阳(今河南邓县东北)人,字伯豪。安帝时举孝廉,迁冀州刺史,劾奏贪猾,无所畏忌。顺帝时,历任议郎、尚书、尚书令,多次上 书言事,其辞深切,揭露当权者“杀害不辜为威风,聚敛整辨为贤能”的酷政。因宦官专权,终不见用。好儒学,曾建言崇经术、修太学。……
张星南 (1923~2012)
张星南,女,汉族,中共党员,生卒:1923年10月-2012年9月13日,河南邓县人。1947年,考入复旦大学数理系,后投入革命工作。一封举证她为国民党“三青团”的举报信,使她一夜之间成为-,度过了26年的艰难岁月。1980年12月中共禹城县委为张星南做出平反决定:恢复政籍,办理退休,1982年改为离休,时年张星南57岁。1983年,自己买了扫帚和铁锨,成为了县环卫队一名只干活不领报酬的编外队员,……
刘整 [元] (1212~1275)
刘整(1212—1275)字武仲,关中人,曾以12骑袭破金国信阳,军中呼为“赛(李)存孝”。宋理宗景定二年(1262)任潼川府路安抚副使兼知泸州时,因畏惧奸臣贾似道破孩,以所领15军、州、户口30万向忽必烈大汗(元世祖)叛变。南宋方面丢失大半个四川,战争形势急转直下。叛降后,策划绕过长江、嘉陵江上易守难攻的山城,改从襄阳中路突破。元兵遂得长驱南宋都城临安,灭亡南宋。刘整祖上几辈生活在关中地区。金末……
铁铉 [明] (1366~1402)
铁铉(1366年—1402年),字鼎石,邓(今河南邓州)人,元代色目人后裔。洪武年间,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历官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在靖难之变时不肯投降造反夺位的燕王朱棣,并召集溃败的士兵坚守济南,击退燕王朱棣,在朱棣夺位后被施以磔刑,时年37岁。后人尊敬其忠义不屈,在各地建立铁公祠来纪念他。南明朝廷追赠他为太保、加谥号忠襄,清乾隆时重新谥为忠定。在山东各地,有很多“铁公”祠庙,皆是祭奉铁铉,济……
宗悫 [南北朝]
宗悫[què],字元干,南阳人,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将领。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精心刻苦地练武,直到练成才对他叔父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乘风破浪”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后来宗悫真的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宗悫的叔父名叫宗炳,志行高洁却不肯做官。宗悫年少的时候,宗炳问他的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宗炳说:“如果你不能大富大贵,就必然会使家族破败。”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时,当……
宁成 [汉]
宁成 ,南阳穰人,为人作为下级时一定要欺负上级,对待下级又苛刻严酷。郅都为济南太守,宁成为都尉。郅都作为汉景帝时的著名酷吏,名声很大,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敢于执法,为人苛刻,下属都惧怕他。这点和宁成很相似,这也是他们能成为好朋友的重要原因。然而史书中又记载虽然宁成的苛刻执法同于郅都,但是廉洁却不如郅都,可以说是贪婪苛刻。景帝召致中尉,负责京城治安,相当于首都卫戍司令,实际权力还要更大些。到武帝时……
周宝珠
周宝珠(1934.10~),河南省邓州市人。1955年考入河南大学历史系。1959年毕业,留校任教,任讲师、教授,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史与宋史,为河南大学最早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导师之一。1980年出席中美学术交流会,此后又多次出席国际宋史研讨会及国内大型学术会议。主要著作有《简明宋史》(主编,1985年人民出版社),为国内第一本宋代断代史著作,《宋代东京研究》(1992年河南大学出版社),《瓦冈农民起义……
王庚先 (1867~1934)
王庚先(1867~1934.2),字协三,河南省邓县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秀才,光绪三十一年(1905)公费留学日本,初入东京宏文学院师范班,后改入高等警监学校,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二年(1906)毕业回国,任邓州师范学堂堂长兼教育会会长,开办初级学堂一百多所,拟从教育入手,启迪民智,宣传革命。时邓州知州温绍梁以办新学为名,强征牛捐。王庚先激于义愤,到省衙控告。温怀恨在心,反诬王为乱党,将……
韩作黎 (1918~1998)
韩作黎 (1918~1998)笔名黑黎。河南邓州人。中共党员。1941年肄业于延安社会科学院英文系。历任中央教育部视导员,《人民教育》,中共中央直属机关育英学校校长,中直机关党委委员,北京教育局副局长、局长、党组书记。全国第五、七届人大代表,北京市文联理事,作协理事,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顾问,北京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194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二……
周学忠
周学忠 (1941~)笔名周焯、卓茁。河南邓州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新乡师专。历任中学语文教员,文化馆党支部副书记,县委通讯组副组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邓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回龙腾蛟》、《风云际会》、《楚天浩歌》,短篇小说集《连环记》和《周学忠楷书题诗集》、《周学忠诗词选》等。作品获首届北京伯乐杯文学大奖赛优秀……
周熠 (1948~2007)
周熠 (1948~2007)河南邓州人。1982年至今在南阳日报社工作,历任、部主任、副总,主任。南阳作协副主席。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杏儿黄熟时》,诗歌集《夏雨与雪思》,散文集《遥远的风景》、《水之湄》、《周熠散文自选集》。散文多次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月迷津渡》和《生死之间》两次获得全国报纸副刊一等奖。……
张天敏
张天敏 (1956~)笔名晨子。女。河南邓州人。1996年毕业于鲁迅文学院作家进修班。1975年参加工作。历任河南省邓州市人民医院办公员,邓州市文化馆专业作家,市作协主席。河南省南阳市第三届人大代表。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女人桥》,长篇历史小说《张仲景》,散文集《逝梦的河》,另有诗歌、散文发表在《当代诗歌》、《长江诗报》、《女子诗报》、《河南日报》等刊物……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通行证

收藏:3 | 帖子:4763

广播台

精彩推荐

邓州市,邓州网,邓州吧,邓州论坛,邓州门户网
手机客户端
邓州门户网公众微信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377-6226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