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突破口》的那些故事(以下内容整理自《邓州文史资料》)
壹、夺必争之地 先歼邓和亭营解放战争仅仅一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并重挫其重点进攻。中共中央不失时机地命令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率领晋冀鲁豫军区主力部队,于 1947年 6月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据时任桐柏军区副司令员孔庆德回忆:1947年 12月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十纵队二十八旅旅长杨秀昆、政委杨树根奉命开辟桐柏军区第三军分区,建立根据地。
12月 22日,十纵解放了三分区的大门——新野县城之后,就进入了邓县地区。邓县处于三分区的中心,北有南阳(敌驻有整编第九师,并指挥所属各县的自卫总队),南有襄樊(敌驻有一О四、一六四两个旅及一六三旅的一个团)、老河口(敌驻有一六三旅旅部及两个团)三个国民党军队的大据点。因此,解放邓县的战役是开辟三分区工作的重点。解放邓县战争的成败,直接影响开辟三分区工作的成败。
此时驻守邓县的邓县、新野联防指挥官丁叔恒急令其驻新野齐花园的主力部队机动第一团团长王仞千率部退至桑庄,为其看守门户。王仞千抵桑庄后,命孙秀甫营驻孙庄为第一道防线,邓和亭营驻王湖、湖堰为第二道防线,亲率一个营和直属连固守桑庄,并夸下海口:“共军就是天兵天将也难进一步,战后必得司令行赏加封”。
解放军八十六团于 1947年 12月23日晚,在三分区司令员张廷发的率领下出新野,向西北搜歼逃敌。时夜北风怒吼,大雪纷飞。
当日午夜,狡猾的王仞千命邓和亭:“新野城空,黎明前务必抢占”。公鸡刚叫头遍,邓和亭营官兵就吃完早饭,谁知队伍尚未集合完毕,解放军先头部队就似神兵天降,邓和亭派在村西南放哨的两个卫兵,一个当了俘虏,一个放了一枪,撒腿就逃。
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邓和亭营团团围住,高声喊:“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来了,缴枪不杀,优待俘虏”。包围圈越来越小,伪军们一窝蜂地拥到王湖北边的三道沟里,来不及抵抗,就全作了俘虏。邓和亭好象打摆子似的瘫在地上,在护兵的掩护下乘隙逃走。
解放军雪夜入邓县,全歼邓和亭营,生俘 87人,缴获各种枪支 90余支,兵锋直指邓县战守门户——桑庄。
贰、解放前奏曲 砸烂“夜壶寨”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解放战争的形势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然而插入敌人心脏的“匕首”,也成其心腹之患,蒋介石急调40万兵力围剿大别山根据地。为确立和巩固大别山根据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奉命进军鄂豫边界,开辟桐柏根据地,以少胜多的邓县战役是十纵挺进桐柏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创建桐柏根据地的“奠基礼”,受到大军区“为人民立了大功”的表扬,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亲拟贺电:“刘、邓、李:庆祝你们攻克邓县,歼敌六千余”。
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随着市委市政府修复邓州古城决策的实施,本报将隆重推出“历史的记忆——解放邓县系列故事”,作者查阅当年战争留下的珍贵史料,采访亲历者讲述战火纷飞岁月那些感人的故事……桑庄寨距县城 30华里,是解放军进军邓县通道上的咽喉门户。
桑庄寨分内外两寨,均有寨墙、寨河护卫。
外寨有东、西、南、北四门,墙高 7米,河宽 5米,深 2米。内寨呈圆形,直径百米,位于外寨内西北角,仅有南门与外寨相通, 俗称“夜壶寨”。寨外侧东南、东北、西北各设岗楼一座,都有暗道与寨内相通。寨河外东、南两面与住户相邻,西北面为一片开阔地,易守难攻。
1947年 12月24日凌晨,解放军袭破王湖后,侦知前进二、三里便到桑庄,就以七连为前卫直趋桑庄。当时找不到带路的向导,连里也没有望远镜,指导员孙兆凤和几个连队干部为防不测,率领部队一出王湖村,就改一路行军为散兵队形搜索前进。
在桑庄的王仞千听到来自王湖方向的枪声,慌忙命紧闭四门,内外戒严。还未部署就绪团丁看到了离寨还有二里多远的解放军,就慌乱开枪射击。解放军吹响冲锋号,迅猛地从东、南两个方向攻破外寨。小部分团丁弃寨北逃,大部退入“夜壶寨”,负隅顽抗。就在王仞千在内寨火急火燎地呼求援兵之时,驻守孙庄的孙秀甫营因被挺进途中的解放军击溃,残部窜抵桑庄,但当见到解放军已攻入寨中,就掉头向北逃走了。
八十六团经过调查群众和俘虏,决定强攻。上午 10时,在一线指挥的三分区司令员张廷发一面观察地形,一面命令部队准备午饭,作短暂休息。战士们一面吃午饭,一面绑扎攻城梯子。据孙兆风回忆,当张廷发司令员满有把握地说:“他娘的,就是个铁壳篓也要把它打碎了”。战士们纷纷请战,要求打主攻:“我们撕了多少寨子,这个小小寨子还不是一撕几片?”
各部进入阵地,炮兵连在“夜壶寨”东北、东南角百米处各设一个“平射炮”。二营四连担任主攻,埋伏在东、南两方,八挺机枪布置在西南角,截击向西北逃窜之敌。三营七连在南面,和二营一齐发起了强攻。“平射炮”连射数炮,东北、东南两个岗楼和寨门楼就开了花,寨墙也被打开了缺口。一开始还在寨墙上吼吼乱叫着壮肚的团丁,顿时乱作一团,闭了嘴,乱开枪。
四连指战员从土寨南面和东面挖墙过屋,接近了炮击缺口,个个如猛虎下山,有的从缺口突进,有的搭梯登上寨墙。激烈的战斗进行不到20分钟,攻击部队刚爬到寨墙垛口,团丁就钻入地道,通过西北角的岗楼趟过结了薄冰的寨河,向西北开阔地带逃命。
冬天的平原无遮无碍,一眼看去,拼命逃跑的敌人黑压压的一大片。早已埋伏好的八挺机枪一齐吐出了火舌,敌人罪恶的污血染红了寨河水,见势不妙的团丁纷纷缴械。解放军战士边打边追,当发现有逃窜之敌藏到了离桑庄二三里远的西鲁营老百姓家里时,就开始搜索藏匿的敌人。七连三排长王志和抓住了王仞千的勤护兵。一名战士搜出了一个中年汉子,穿着破烂大袄结结巴巴地说:他是团队的伙夫。搜查他的内衣、内裤,发现都是白绸子的。就让被俘的勤护兵确认,原来抓到的就王仞千。同时活捉了桑庄伪乡长鲁振坤。
这时北窜的孙秀甫恐事后受到严惩,整理队伍回援,行至桑庄北边遭遇解放军阻击,即又败走。宛西联防第二支队长王乾一平日与王仞千勾心斗角,面和心不和。奉令率两个团增援,但故意绕道缓行,侦知桑庄已破,即转回报丧交差。桑庄战斗干脆利索,当地百姓说:“解放军真行!把王仞千都活捉了”!
首战告捷,解放军初露锋芒,声威大震,奏响了解放邓县的前奏曲。
叁、政权初建 两战两捷
桑庄解放后,桐柏军区三分区部队于1947年12月 26日在新野分兵,以八十六团为分区机动部队,分出八十五团所属十个连中的6个连,配给辖区内邓县、襄阳、内乡、镇平、谷城、光化6县党政干部每县一个连,称县大队,护送他们分赴各县建立政权。
当日派往邓县的22名干部和八十五团的第七连 95名指战员进入邓县的刘集、厚桥一带,在距邓县城东南30公里的厚桥街宣布成立邓县爱国民主政府。林晓任中共邓县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江风任县长兼军事指挥部指挥长,陈群山任县大队长,韩煜任县大队副政委。人民政权的建立,标志着邓县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邓县县委和爱国人民政府成立后,发动群众开展军政攻势,瓦解地方反动武装,摧毁国民党的乡、保政权机构,建立区和小区(即后来的乡)人民政权。当时,邓县城西南 20华里的堰陂集是国民党顺流乡公所所在地,伪乡长早已逃入县城,留下反动武装一部,在其“防共副乡长”的带领下龟缩在新修的堰陂集中心寨内,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
堰陂集寨墙高两丈,四面环水,碉楼高耸,周围暗堡密布,仅南面设有一寨门,易守难攻。县大队在侦察敌情后,于 1947年 12月底的一个夜晚奔袭堰陂集。
县大队秘密隐蔽接近封锁寨门,并迅速地冲入寨内。解放军战士放了一枪,齐声大喊 :“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优待俘虏,缴枪不杀!”除在寨门外巡察的防共副乡长和哨兵两人乘机逃脱外,余众 20多人乖乖地作了俘虏。此战缴获步枪 20余支。
天亮后,佩带着“中国入民解放军”臂章的战士,雄纠纠、气昂昂,踏着胜利的步伐,迎着东方的曙光,押着一群俘虏走出堰陂集。围观的群众纷纷赞扬解放军“勇敢机智”,犹如“神兵天降”。
夜袭国民党顺流乡公所后的1948年 1月 4日晨,桐柏第三军分区的八十六团一部进抵邓县城西 20华里的得子桥一带,于当日上午在得子桥和文渠集之间截击内乡援助邓县的一个民团。在凛冽的寒风中,很多解放军战士赤臂冲杀,给目击战斗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激战至当天下午,又有约一个连的解放军战士赶到增援,团丁见势不妙,纷纷向北逃窜。
这场打援战斗,解放军战士以少胜多,狠狠打击了内乡反动武装,在此后的战斗中,内乡反动武装再也不敢贸然派出援兵。号称有“13个团”的邓县反动武装龟缩在县城内,处于孤立无援的挨打势态。
肆、战局巧设 困敌瓮中
新生邓县人民政权一系列军政攻势的胜利,迫使分散驻守邓县重要关卡之敌迅速龟缩城内。 伪国大代表、国民党河南省党部执行委员、宛西四县联防第二支队少将支队长兼邓县、新野联防指挥官丁叔恒率领 13个民团计13000余人困守县城。
邓县城在湍河南岸,有内、外两道城墙,均有护城河环绕,引刁河水灌入,河宽 6丈,水深10尺。外城墙高3丈,土厚丈余。内、外城墙至城河之间鹿寨遍扎,地雷密布,500个明碉暗堡群立城周;另有5尺高的拦马墙,呈锯齿形状盘绕城周;外城周围百米以内的 2000余间民房全被拆除或烧毁,形成一片开阔地带;内外城门处又有瓮城,易守难攻。
丁大牙曾得意忘形地吹嘘:邓县城防“固若金汤”“万无一失”。
解放邓县对于奠基桐柏根据地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桐柏军区审时度势,决定以二十八旅主力担任主攻,八十六团担任助攻,从东、西两面实行钳形突击;以二十八旅之八十三团和八十五团四个连,分别向南阳和邓县文渠集西北方向警戒来援之敌;以骑兵连于湍河北岸白天往返游动,晚上广燃火光,布设疑阵。
1948年 1月 9日,二十八旅八十四团兵进邓县城南桥店,满目残垣断壁和余火未尽的民房,百姓失所、号哭连天。老百姓看到解放军战士冒着弹雨和浓烟,冲进火海救人灭火的壮举,深受感动,消除了恐惧心理向部队围拢过来,哭诉丁叔恒的罪行。当时兵临城下,民间流传一谣,传唱曰:“五个城门—齐关,大小生意都关店;没有米,没有面,城里活活饿死人。”民众生活形势异常困苦。
1948年 1月 11日,解放军战士分别在城的东、西两边挖掘堑壕、交通壕、掩体等各种工事。在地方干部的配合下,发动群众支援了大量的箱子和柜子,将木箱、木柜装满泥土,放在壕上,人在下面边挖掘边推进。城上的敌人只见箱柜近移和从地下往上翻土,却不见解放军的踪影,战士们称之谓“土坦克”。经过 4个昼夜的紧张挖掘,从部队驻地到城壕边,堑壕、交通壕纵横交错连为一体。
旅政治部非常重视对敌军的政治宣传工作,配合地方干部组织民团家属向城内亲人喊话。邓县籍解放军干部李孟岩(邓县构林乡岗岔楼村人,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也跑到阵前向城内的同学——敌社会科科长李修杰喊话,宣传党的政策,劝其投降。
战士们则从堑壕中打出“缴械投降是唯一的出路!”“顽固抵抗,是死路一条!”“穷兄弟们,决不能替丁大牙卖命!”等横幅标语。还押着俘虏王仞千在城外向敌官兵喊话,宣传解放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劝敌投降或起义。
无论从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邓县守敌已成瓮中之鳖!
伍、英雄破闸 攻破外城
解放邓县城的第一个障碍就是四、五丈宽看不见底的城河。攻城的关键就是破闸放水。担任主攻任务的八十四团团长张世盖、政委阎东三决定先摸清水下底细。
三营九连二排战士郭永生自告奋勇,在严寒的冬夜毫不畏惧地跳进刺骨的冰水中。他机智地躲过敌人的扫射与手榴弹的轰炸,潜入水底,摸清了河底和水闸周围的情况。
当郭永生回到指挥所时,已经冻得浑身僵硬,失去了知觉。团参谋长李智英赶紧给他盖上棉被,又撬开他的嘴灌了几口热酒。慢慢地,他身体回温,舌头会转动了,汇报了探水的经过。
水闸在外城的东北角处,紧紧锁住内外城河里的水不能下泄。闸门是六、七寸厚的木板,两边用石条砌牢,闸门外垛土夯实,闸板内堆垛数层沙袋;有一个加强连的敌兵看守。
团首长决定于战前的1月12日夜晚破闸,岳西兰、李长有、王新安、于春文等 7位战士组成由郭永生任班长的水手班,在炮火掩护下,由一连政治指导员苏有信带领,携带炸药,潜涉过寒气袭骨的冰河,于当夜4时半爆破成功。河水像怒吼的恶龙冲向泄水渠,翻滚而下。
1948年 1月15日(农历丁亥年腊月初5日)17时,两颗信号弹升空,总攻的炮声打响了,以苏有信、郭永生为首的水手从大东门南边城墙和城壕向外凸出的拐角处,跳进半人深的冰水中,迅速架好浮桥。冲锋号嘹亮地响着,第一梯队第八连、第二梯队第九连奋勇跃进。由于水宽、桥长、人多,把桥压进水中,人在桥上,水没膝深,有的战士干脆跳河趟渡。水手用肩扛桥当桩子,有的同志牺牲了,旁边的战士立即顶上,冒着敌人的猛烈轰击和扫射,硬是在冰水中坚持一个多钟头,保证了担任主攻的第三营指战员全部冲过了外城河。
八连副排长邢金元、班长王俊杰在浓烈的硝烟中登上城头,立即向两翼展开,巩固、扩大突破口;战斗英雄朱立田带病上阵勇打猛冲;战士赵吉祥握着一颗手榴弹缴了敌人一个班的械;胡太根的耳朵被子弹打穿,血流满面,坚持不下火线;卫生员邢书生空手夺了敌人一支匣子枪。突击部队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反扑,冲进设在邓县双忠中学院的敌第十团团部,消灭了一个连的守敌。
当敌人仓惶逃至内城东门时,内城守敌却传出丁叔恒“只准死守,不准退却”的命令,敌十团团长张恪三被击毙于乱兵中。
八十六团七连主攻西门,由于缺少重武器,城楼、暗堡、地雷阵地大部没有摧垮,伤亡很大。紧急之时,四连连长杨照明从城西北角钓鱼台率先攻入外城。七连随之从大西门旁边攻入,打死了敌七团团长李华云。
炮火的光亮照得黑夜如同白昼。经过两小时的激战,守敌少数退入内城,大部做了俘虏。1月15日傍晚,八十二团、八十三团和兄弟部队相继攻进外城,并抢占巩固了攻打内城的阵地。
陆、摧枯拉朽 邓县解放
1948年1月15日下午,解放军攻占邓县外城后乘胜向内城发起攻击。战士们打通内城墙附近的民房,隐蔽前进到选定的突破口。八十四团九连率先从内城东北角攻上城头,立即向纵深发展,一个冲锋,打到南关街。紧接着各部先后攻入内城,经过3个多小时的短兵相接,于1948年1月16日6时全歼守敌。
外城被攻克之时,丁叔恒在通往城北夹道内的地下指挥部一面向华中剿总白崇禧部发电求援,表示要誓死抵抗;一面召开军政要人参加的紧急会议,并宣布:“丁某誓与县城共存亡,以报答党国养育之恩,哪位兄弟敢三心二意动摇逃跑,就地枪决!”
会后,华中剿总电到,令丁叔恒死守邓县。县警察局长盂昭铎和社会科长李修杰揣摩透丁叔恒心思,便搀扶着丁叔恒,在王乾一、盂继华、汪海涛等人和事前安排好的保镖连护拥下穿过夹道,跨过特制的浮桥,出城北逃。战后民间有歌谣唱曰:“守丁一万多,解放军来了乱哆嗦。丁大牙诡计多,抛下壮丁他跑脱”。
邓县机械厂老工人赵湍泽回忆,当时他住在南关街铁工厂,县城解放的当天晚上,他隔着门缝看到,胜利后的解放军战士虽然很疲惫,但有说有笑。他们一个个抱着枪坐在街道两旁休息,穿的棉裤都湿透了,但不入民宅不惊扰百姓。笫二天早上,满街的战士不见了,原来天不明的时候,部队已经悄悄地转战他乡了。
邓县战役是桐柏军区部队在刚刚经过长途行军作战,未作休整补充的情况下进行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攻坚战。此次战役共歼敌13个团,毙、伤、俘敌13000余人,并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
邓县守敌虽非正规军,但也相当顽固;其中的 4个“机动团”装备和正规军差不多。所以解放军战士们编有顺口溜:“走七州,打八县,没见邓县真捣蛋”。
邓县战役的胜利是创建桐柏根据地的“奠基礼”,受到大军区“为人民立了大功”的来电表扬,并收到了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共中央亲拟电文“刘、邓、李:庆祝你们攻克邓县,歼敌六千余”的贺电。
破城后,邓县地下党员孙鼎与桐柏三分区党委取得了联系,提供了大量的情报,带领地下党员动员群众,做了大量的工作。由于这一次邓县战役的胜利,解放军在桐柏地区不仅打开了局面,而且站稳了脚跟。全区相继建立起20个县级政权,革命斗争形势蓬勃发展。
厉害 这长篇大论的。
页:
[1]